在历史长河中,我们看看激光防伪标签的影子(上篇)
激光压花全息防伪技术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引进我国,特别是1990年至1994年,从全国引进100条生产线,占当时世界制造商的一半以上。在引进初期,这种防伪技术确实起到了一定的防伪作用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激光全息图像制作技术迅速普及,现在已经被造假者从各个方面打破,几乎丧失了防伪能力。
激光全息防伪技术的发展历史
1.利用双光束干涉原理,当目标光和与目标光相干的另一束光产生干涉图样时,可以将相位“组合”,使较低的相位和振幅与照相底片同时记录下来,从而获得全息图像。然而,全息术是基于干涉测量的原理,这就要求用高密度的感光板来记录。
2.由于普通光源的单色性和相干性差,全息技术发展缓慢,很难制作出像样的全息图。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激光的出现,其高亮度、高单色性和高相干性的特点迅速推动了全息技术的发展。制作了多种全息图,并对全息理论进行了验证。但由于对拍摄和繁殖的特殊要求,它自诞生以来,在实验室几乎受到限制。
A.在激光全息照相的整个拍摄过程中,如果有不同的条件,全息识别的效果会有所不同。
B.这种全息图的全息信息不能用普通的摄影方法拍摄,所以全息图的图案很难复制。
激光全息防伪技术包括激光全息防伪识别、加密激光全息防伪识别和激光光刻防伪技术。全息防伪技术包括传统全息防伪技术、多通道全息防伪技术、隐形加密技术、360°计算机点阵全息技术、双层全息技术、荧光加密全息技术,动态编码防伪技术、电话码防伪技术、核微孔防伪技术和基因防伪技术,具有图像清晰、色彩鲜艳、立体感强、一次性使用等特点。
当多通道全息防伪旋转标识时,不同的图案会出现在标识的同一位置。360°计算机点阵式全息可以在360°图像的观测范围内产生径向、圆形和螺旋形光点的组合和变换,具有很强的动态性。双层全息技术可以揭开全息标识,还可以看到印有图案和文字的防伪层,具有双重防伪效果。